文章分類

2007年9月18日

熱島+空汙 都市落雷多?


前一陣子台北貓空纜車三天兩頭因落雷暫停營運,南北都會區也多次因午後雷陣雨造成淹水。巧的是,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研究說,當夏季的雷暴雨遇到了都市,會變得更猛烈:不僅雷擊更頻繁、而且降水更多。這個理論台灣也適用嗎?
美國學者認為,雷暴被都市吸引原因,有三個可能機制:
一為城市熱島效應(urban heat islands):熱島效應可提供熱能,使小型雷暴成長為中型。
二為城市高樓效應(urban canopy):城市大樓的高度與分布會改變雷暴的低層風場,因為大樓的存在會增加風阻、帶來空氣垂直方向的流動,而增強降水。
三為城市氣懸粒子(urban aerosols):由工廠與汽機車排放的顆粒性化學物質會增加降水機率。
但中央大學研發處處長劉振榮認為,台灣真正要憂心的是「熱島效應」。 劉振榮說,原本熱空氣都是到山區因地形抬升往上形成對流,但城市熱島效應導致熱空氣還沒完全到山區,就在城市附近的小山坡逐漸上升,出現城市和山區交界地區落雷增加的趨勢。日前打亂貓空纜車的頻繁落雷情形,就與熱島效應有關。
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說,從台電電力綜合研究所的數據看,台灣的雷是打在山區較多,熱島效應使城市容易招致雷擊的情形並不明顯。
吳德榮說,台灣最高的目標是中央山脈,熱空氣多是遇到中央山脈時被抬升,對流還是山區較為明顯,山區落雷次數也較為頻繁,因此森林要比城市更要注意落雷造成的損害。
台電綜合研究所副所長劉志放說,翡翠水庫地區是在北部算是落雷比較頻繁的地區,因為水氣多,對流比較旺盛;但過去五年,貓空附近方圓10公里內,一共有3180次落雷紀錄,是翡翠水庫的1.3倍,更是石門水庫的4倍多。
因為輸配電和變電設施大多在山林野外,經常遭雷擊而使線路跳脫,台電為追究跳電究竟是雷擊還是系統或人為造成,因此台電綜合研究所成立高壓研究室,至今持續進行約二十年的落雷偵測系統研究,全台有七個偵測站。
劉志放說,落雷偵測點大多在偏遠的山區,因為城市裡面只要是車子發動,都會產生電磁波,產生雜訊。
偵測站是用電線偵測空氣中的電磁波,利用三角定位的方式,確定出落雷的位置。台電綜合研究所高壓研究室主任彭士開指出,台灣每年落雷的次數不確定,多則七、八萬次,多則上達20萬次,有75%的閃電強度在40千安培以下。
電影「回到未來」中,曾經利用閃電的強大電流,與放射性元素產生相當的巨大能量,把人送回未來,未來是否可能收集閃電,成為另一個能源?
吳德榮說,閃電次次能量不同,加上不好預測,不確定性太高,目前要利用還有困難。【2007/09/19 聯合報/記者楊正敏】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相關論文: Cities Incite Thunderstorms, Researchers Find
圖片來源:聯合報

沒有留言: